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围绕“三化”推动“知产”变“资产”加速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发布日期: 2023-05-29 08:34      来源: 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围绕“三化”推动“知产”变“资产”加速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我们了解到滨海新区设立了知识产权运营基金,2022年12月份开始对接,没想到这么快的时间就获得了融资,这对于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黄瑶说。近日,该公司获得2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投资,缓解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新的能量。

    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在水质监测、润滑油检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展智能应用服务,推进高光谱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在运营过程中,开展创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测试的周期比较长,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知识产权运营基的支持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这部分资金我们计划70%用于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促进产品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另外30%用作市场推广。”黄瑶说。

    近年来,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为主轴、以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和投融资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增值“滨城模式”,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释放“滨城”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资本化”激活知识产权金融活水。为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区市场监管局在发挥金融资本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作用上持续用力。2022年,设立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引入中科院资本、北京圆心科技集团等优质社会资本,首期规模达到4100万元,采用股权投资形式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将专利技术成果在滨海新区转化,助力企业将核心“知产”变为有形“资产”。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拉动企业获得融资达2亿元,在天津市率先发行2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推动“天银渤化—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第一期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科创票据)”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成为全国首单国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首期发行规模达1亿元;推动“天津滨海新区—中信建投—中关村科技租赁2022年第2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精特新)”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融资规模达1亿元。

    在探索新型融资租赁模式方面,区市场监管局依托东疆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资源,建设知识产权融资租赁试点,引导园区、融资租赁公司、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利用集合授信模式开展“知识产权二次许可”和“知识产权售后回租”,在天津市率先发行2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产品,融资额超2000万元。成立全国首期规模最大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府参与,银行、保险、担保、评估联动互补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业务联动、风险分散、统筹实施”的协同模式。积极发挥财政引导作用,遴选滨海中关村运营公司作为资金管理人,先后吸引12家合作银行、3家担保公司、3家评估机构、2家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知识产权融资入园惠企工程。推动各金融机构推出新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帮助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质押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获得更高额度、更低融资成本的信贷资金,并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提供融资贴息补助,2022年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7亿元。

    围绕“市场化”加速知识产权靶向转化。为更好解决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区市场监管局从高校院所供给侧和中小企业需求侧双向发力,以专利转让、技术开发等方式促成合作105项。在化工、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与全国14个省区市34家企业建立合作39项,实现横向合同交易额4.5亿元。创新推动构建专利开放许可机制,从专利保护类型、专利年龄、产业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分析,筛选出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99件发明专利储备入库。

    此外,滨海新区在天津市首发专利开放许可清单,确定天津大学滨海工研院、天津科技大学、中科院天津工生所为滨海新区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单位,通过进一步畅通专利转化渠道,持续提升从科技成果到市场运用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9项发明专利开放许可对外挂牌交易,天津精华石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针对6件发明专利签订了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合同。

    围绕“产业化”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区市场监管局紧密围绕新区产业发展布局,聚焦合成生物、化工新材料、信息安全、装备制造、食品工程等专利密集型产业,持续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在天津市率先建成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天津大学滨海工研院、天津科技大学和渤化讯创、赛象集团、360科技集团等6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其中中科院天津工生所获批国家合成生物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先后布局形成21个产业上下游专利池,构建完成34个高价值专利组合;成立7个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成6个特色产业专利数据库。依托滨海高新区“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基地,配套专利评估及定价信息服务,撮合技术供需双方达成交易。2022年,全区专利转让4805次,同比增长46.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24.2亿元,同比增长35.7%。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scjgjadmin&Check_CheckDate=2023/5/29 8:36:26&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