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名  称: 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稳企助企若干措施》的通知
索引号: 319-9915-2022-00260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
文  号: 津滨知略办〔2022〕5号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知识产权
成文日期: 2022-07-05
发文日期: 2022-07-07
有效性: 有效

无障碍语音播报

津滨知略办〔20225号


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稳企助企若干措施》的通知

区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稳企助企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年7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稳企助企若干措施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效释放知识产权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225号)要求,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加速释放知识产权资金效应,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一)继续发挥知识产权项目资金效能。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集聚园区功能,推行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印发2022年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实施研究类、资助类和奖补类等项目。2022年,计划发放续建项目资金2100万元,安排拨付新立项项目资金2200万元。

(二)争取市级、国家级项目资金支持。指导企业申报市级、国家级项目,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重点走访、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存在短期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当面解答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对项目申报资料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对申报资料不完善的企业“一对一”进行指导。

二、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支撑企业发展壮大

(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完善行政与司法协同联动、民事与刑事相互衔接加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展会等各类专业市场的市场监管。配合疫情防控,提高线上纠纷解决调解能力。加强各系统的互相衔接、优势互补,形成“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多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支持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滨海分中心。

(四)实施商标和地理标志发展计划。继续实施天地伟业等6家商标培育项目及茶淀玫瑰香葡萄地理标志培育项目,支持“茶淀玫瑰香葡萄”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支持“崔庄冬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组织安排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知识产权特色小镇项目立项。

三、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打通企业发展堵点

(五)提高专利预审质效。充分发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化专业服务,并对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预防及治疗相关的专利开通优先及加快的预审通道,压缩相关专利的预审周期,预审案件自受理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预审结论。依托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材料领域专利开展预审工作。

(六)推行专利开放许可“滨海模式”。进一步盘活知识产权闲置资产,让企业高效率、低成本获取所需专利技术。依托滨海新区6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广天大滨海工研院免费专利开放许可模式,支持有较多专利资源的院所、高校、国有企业,以及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积极参加试点工作。达成专利许可后,鼓励发明人为企业提供专利实施的技术支持,帮助快速完成工艺放大或技术产业化,加快推动企业复工达产。

(七)实施“揭榜挂帅”专利导航新机制。实行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的“揭榜式”项目组织方式,指导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针对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基于专利大数据,提出产业技术、产品、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助力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2022年,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医疗诊断等专题,计划组织实施10个产业领域的专利导航项目。

(八)着力培育链头企业高价值专利。围绕滨海新区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12大产业链,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打通高价值专利布局、高效益成果转化、高层级标准制定全链条。2022年,接续推进贝壳技术等17家企业培育项目,安排实施新一轮高价值培育项目。

四、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变现,解决企业融资难点

(九)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充分发挥5000万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作用,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程,试行园区质押融资集合授信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融资规模和企业覆盖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行《关于开展商标质押助力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一体推进“快评、快审、快登、快贷”。2022年,预计支持各类企业融资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十)打造知识产权融资升级版。加快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滨海模式”,重点推行融资租赁和二次许可等模式,计划年内完成2单证券化产品发行。推广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模式,依托东疆保税港区融资租赁产业资源,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进一步推进融资租赁试点建设,支持产业密集型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试点。

(十一)提升运营基金项目投资效率。针对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推动各部门协同联动、多种资源共享,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构建基金项目备选库。

(十二)兑现知识产权融资奖补。对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签约牵头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对通过签约牵头机构发行证券化产品获得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对符合条件的质押融资企业予以贴息补助,同一企业当年度贴息总额不超过5万元。

五、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便民利企激发活力

(十三)提升知识产权信息获取便利度。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检索、价值评估、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交易、导航分析、统计监测等功能模块。依托天津科技大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围绕专利检索与查新、专业技术专利分析等开展服务。持续推动综合类知识产权数据库、优势产业类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

(十四)提升知识产权业务办理便利度。采用1+2+2+N”模式建立滨海新区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实现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建立知识产权服务站,聚焦“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等特色产业园区,打通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6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作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

(十五)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优选40家机构与企业签订2年服务合同,为1200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深度帮扶。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12·4”全国普法日等宣传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五进”系列活动,举办开展知识产权大讲堂培训20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